专业号

官号描述

  安徽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重点省份,林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省先后实施了“五八”造林绿化规划、林业“二次创业”、退耕还林、万里绿色长廊工程等林业发展战略和重大工程,全省林业取得了长足发展。“十二五”以来,以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为抓手,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,全省林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。5年来,全省累计完成人工造林978.88万亩(65.26万公顷),占规划建设任务的104%,一举创下单个五年规划期和单项工程造林最高这两项历史记录。当前,我省正启动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,积极推进林业结构优化升级,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。安徽省林情主要有五个特点:
  一是地理位置居中,生态区位重要。我省地跨长江、淮河、新安江三大流域,承东启西,连接南北,淮河是我国传统的南北分界线,生态区位重要。拥有皖南、皖西两大重点林区,升金湖、牯牛降等38处国家级、省级自然保护区,天柱山、琅琊山等81处国家级、省级森林公园,升金湖国际重要湿地,巢湖、太平湖、升金湖、石臼湖、扬子鳄栖息地等5个国家重要湿地,太平湖、焦岗湖等39处国家级、省级湿地公园,以及100个国有林场、64个国有苗圃。
  二是自然条件优越,林业发展基础良好。我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,气候温和,雨量适中,光照充足,水热条件较好,林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。全省现有林业用地面积449.33万公顷,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;森林面积395.85万公顷,森林覆盖率28.65%,居全国18位;活立木蓄积量2.6145亿立方米,森林蓄积量2.2186亿立方米,居全国19位。全省湿地总面积104.18万公顷,占国土总面积的7.47%,是全国湿地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,湿地总面积和湿地率分别位居全国第14位和第13位。
  三是动植物种类繁多,生物多样性丰富。安徽森林植被水平分布规律明显,淮河以北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,多杨、桐、槐、柏;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,多松、杉、栎、竹。全省有维管束植物3645种,占全国种数的13.1%,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,二级保护植物25种。有脊椎动物44目137科758种,占全国种数的14.4%,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1种,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0种。世界极度濒危物种扬子鳄野生种群仅分布于安徽。
  四是林业经济发展迅速,产业特色明显。近年来,木本油料、森林旅游、林下经济等林业新兴产业快速发展, 2016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3192.4亿元,居全国第9位,同比增长12.7%。全省已初步形成了苗木花卉、经济林、速生丰产用材林、林产工业、竹产业与森林旅游业等六大主导产业,皖东、皖北林产工业,皖南、皖西森林旅游业,皖中、沿江苗木花卉业等特色林业产业带渐成规模。
  五是林业改革深入推进,发展活力不断增强。在全国较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确权发证任务,全省已有5291万亩集体林地的使用权分到农户,发放林权证286.56万本,集体山林到户率91.7%,真正实现了“山有其主,主有其权”。配套改革持续深入推进,以江南林业产权交易所为省级平台,以 16个省辖市和82个县(市、区)林权管理服务中心为依托,建立了省、市、县三级林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。深入推进森林保险工作,森林投保1.02亿亩次,理赔金额3926.39万元。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加快推进,研究编制了《安徽省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(2013-2020年)》,划定了全省林地、森林、湿地、物种等四条林业生态保护红线。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推进,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逐步完善。

      启事商讯

         
        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
        京ICP备09013815号
        基于E-file技术构建